金城 秋山雨后 1924年 117.7×42.2cm 中国美术馆藏 金城(1878—1926),又名绍城,字拱北。号北楼,浙江归安人(今湖州)。山水花鸟皆能,兼工篆隶镌刻,旁及古文辞。曾负笈英伦5年...
明 周臣 春泉小隐图(局部) 26.3×85.5cm 纸本 卷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“论画与相似,见与儿童邻;赋诗必此诗,定知非诗人。” “画写物外性,要物形不改;诗传画外意,贵有画中态。” “...
有人说郑板桥的字很丑,称他的书法是“丑书”。郑燮,号板桥,人称板桥先生,江苏兴化人,为“扬州八怪”重要代表人物。从表面上看,郑板桥的书法是一种杂凑,似楷非楷、似隶非隶、结体怪异……而实际上,这是以他对...
周诗福,字洵之,别署福乐斋、五福堂、三静堂、悠斋。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部委、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展览及省级以上的专业展览、部分获奖。传略入辑《中国印学年鉴1988-1992》、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...
午困图(中国画) 李可染 在中国画中,线条有其独特的意义,它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,是形成中国画风格的重要因素。线条绘画的发展虽由来已久,却也曲折多变。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彩绘陶器上...
《怀萱图卷》 明 沈周 自三千年前的《诗经》中“焉得谖草,言树之背”(“谖草”即“萱草”)伊始,萱花便被赋予了母亲的象征性,并成为中国“孝”文化中的典型符号。唐宋以后更是大量出现在诗歌、绘画当中,至...
明代 沈周 花鸟1、传统的“写意”说 “写意”、“大写意”,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。“写意”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“忠可以写意”,解释为“公开地表达心意”。它是超越时空的创造,使中国画保...
诸乐三 紫藤双燕 1977年 诸乐三这代人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,他们既经受了古今中西思想观念的激荡会通,又亲历了巨大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人文观念和审美意趣的剧烈变迁。他们秉承传统文人的气韵风骨,也...
周诗福,字洵之,别署福乐斋、五福堂、三静堂、悠斋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,涵芬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,武汉市篆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。 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文联、中国书协、西...
周诗福,字洵之,别署福乐斋、五福堂、三静堂、悠斋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,涵芬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,武汉市篆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。 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文联、中国书协、西...
周诗福,字洵之,别署福乐斋、五福堂、三静堂、悠斋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,涵芬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,武汉市篆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。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文联、中国书协、西泠印社...
雨后千山铁铸成(国画) 89.9×45.9厘米 1961年 潘天寿 中国美术馆藏 潘天寿(1897-1971),浙江宁海人。从小练习书法、绘画,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,受教于经亨颐、李叔同、夏丐尊...
在中国历史上,怀素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。他擅长大草与小草,以草书名世,与张旭齐名,被尊称“草圣”。怀素的传世作品有《自叙帖》、《小草千字文》纸本、《苦笋帖》、《圣母帖》、《论书帖》诸帖。其中《论书帖...
蓝瑛 暮山凝紫图 明(1658年) 181.2×57.7cm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蓝瑛(1585-约1666),字田叔,号蜨叟、石头陀、西湖山民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擅画山水,早年以摹古为主,宗...
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虎,功力非凡,但却很少画,只是偶然为之,从不送人,更不出售。张善孖是张大千的二哥,以擅长画虎而名世。画艺和名气都在张善孖之上的张大千,为了让其二哥独擅其美,故很少画虎。他曾写过一句诗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