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俨少闽粤之交 自然中,所有的树皆四面出枝,四面生叶,从来没有平扁的。此即古代画谱所称“树有四岐”是也。一一《山水画自序》 枯树再好也好不过大自然中的枯树。其结构线条,疏密穿插,变化多样。画枯树不...
渐江(1610--1663),又名弘仁。安徽歙县人,新安画派开创人。清初推行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的“剃发令”,渐江削发为僧,以示反抗,寓居芜湖多年,住锡准提庵,食粥汤菜叶,生活清苦。在我国近代画...
林散之诗(书法) 羿耿庵 清代傅山有言:“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,然变化亦何可易到?不自正入,不能变出。但能正入,自无卑贱野俗之气。”那么,何为“正入”呢?“正入”就是要从临摹古代书法家的经典碑帖入手...
“辛亥革命”推翻了清王朝,历史进入民国时期。虽然原为皇室服务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,但出现了大批瓷业公司,继续烧造各类瓷器。民国时期的粉彩瓷既有粗制滥造的普通产品,但也不乏制造精良的高档瓷品,这里就来...
徐悲鸿 松鹤延年徐悲鸿(1895-1953),杰出的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。其创作题材广泛,山水、花鸟、走兽、人物、历史、神话,无不落笔有神,栩栩如生。徐悲鸿 松鹤延年徐悲鸿 松鹤延年徐悲鸿 松鹤延年徐...
看赵良翰先生作画,实为视觉享受。先生立于案前,执笔顶端,开合转辗,挥写自如。笔腹含墨浓淡,蓄水多寡,其了然于胸,无须备纸试毫。润则行笔疾,枯则行笔缓,待一幅水墨梅花完成,砚边笔洗之水,依然清澈见底...
怀素《草书千字文》残卷(局部),纸本,纵30.8厘米,横331.1厘米。仅存“葬”字以下52行、243字(前缺的部分由元鲜于枢补,今也已散失)。此书迹流传有绪,曾经宋赵明诚、元鲜于枢、明方鸣谦、清卞永...
元 佚名 夏山甘雨图 173.2×103.8cm绢本 浅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《夏山甘雨图》轴,绢本,浅设色,173.2×103.8cm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本幅钤有“宣统御览之宝”、“宣统鉴藏...
北宋有过两幅鸿篇炬迹,一幅是《清明上河图》,一幅就是《千里江山图》。有人说,这两幅画,一个现实,一个理想。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,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。可大名鼎鼎的《清明上河图》...
明 佚名 夏景货郎图 186.4×104.2cm 绢本 立轴 设色 故宫博物院 4月上旬,笔者参观《盛世修典——中国历代绘画大系》展,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,场景复原了李嵩《市担婴戏》图里的货架,各色物...
南宋 马麟 暮雪寒禽图(局部) 27.6×42.9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艺术与美的特征,中西方理论界存在多种论说,致使我们在分析判断一件作品时产生明显差异。美国布朗大学哲学教授C·J...
陈洪绶 蕉荫丝竹图 轴 绢本154.5×94cm 绍兴博物馆藏 宋元以来,中国文人画的发展,如河之流,静水流深。但是,到了明末陈洪绶这里,突然画风大变,一反常态地惊涛骇浪。如此景观,很像“千里黄河一...
钱松喦 南湖 国画 1977年 钱松喦(1899—1985)先生是我国当代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之一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,他与傅抱石、亚明、宋文治、魏紫熙等江苏著名画家,以“笔墨当随时代”为创作理念,继...
郑州博物馆收藏的这幅《深山策杖图》轴(见图),纸本,墨笔,纵151、横38厘米。绘峰峦叠嶂,行云缭绕,树木丛生,一扶杖老者跨溪过桥,漫步于深山溪畔之间。画面右上题署:“□林绿暗无花,小溪穿树萦斜。...
李菱洲 摹恽寿平、王翚、王原祁肖像卷,恽寿平肖像南京博物院藏 文/曹清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 恽寿平(1633~1690)生前,花卉作品要比山水流通更快,身后墨宝更是难求。毕沅(1730~179...
明代 沈周 花鸟1、传统的“写意”说 “写意”、“大写意”,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。“写意”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“忠可以写意”,解释为“公开地表达心意”。它是超越时空的创造,使中国画保...
徐悲鸿 1938年作 雄狮侧目 【题识】侧目。卓庵先生方家惠教,廿七年七月抗日之际,悲鸿。 【印文】东海王孙 【鉴藏印】星洲秋斋珍藏 徐君以二十年素描写生之努力,于西画写实之艺术已深入堂奥;今...
清初 石涛 枇杷清藕题识:滴滴酸同味,黄黄胜过金。有仙难作酒,无藕不空心。设芰情非少,投瓜意可深。如何清更极,未许一尘侵。莲花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。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就是对...
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永远坚持你个人的感觉,永远不被体制操控。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师们,和现代艺术绝不冲突,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另类!一个是生活就是艺术,一个是人人都是艺术家。它的革命性在于,使艺术从繁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