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> 首页 > 瓷器

清光绪陈子常浅绛彩笔筒画意之灵气

作者:admin 2022-08-26 11:59:08 阅读:0
    陈子常,光绪御窑厂画师,早期浅绛彩瓷画名家。从传世的作品看,书法学何子贞,画路宽泛,善人物,尤喜画猿。图1 陈子常作四方笔筒图2 清黄慎《击磬图》图3 唐寅《春雨鸣禽图》  图1这组图片所示的这件...

 

  陈子常,光绪御窑厂画师,早期浅绛彩瓷画名家。从传世的作品看,书法学何子贞,画路宽泛,善人物,尤喜画猿。

图1 陈子常作四方笔筒

图2 清黄慎《击磬图》

图3 唐寅《春雨鸣禽图》

  图1这组图片所示的这件器物,就是陈子常创作的四方笔筒,中号大小,金彩口,釉光酥润。四开光,分绘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猿猴,设色雅倩,画工精妙,款字功力深厚。

  此笔筒原为屯溪藏友老陈之物。因当时索价甚昂,我曾踌躇迟迟未决。国瑞兄劝我极力拿下。国瑞兄长我五岁,算得上资深古玩行家了,常与我评鉴古玩,亦往往看法一致,可谓神交。俗话说:听人劝,六六转。刚好手头还可周转,便买了下来。

  笔筒置于案头,辉映一室,顿觉其好来。妻子说猴画得神,儿子说鸟好,呵呵,其实这人物一图才最有内涵。笔筒上的人物画,最初我并不知是何意,后偶见网上黄瘿瓢(黄慎)《击磬图》(图2),方知老者前面挂的是一只石磬。击磬,谐音吉庆。《吉庆图》讲的是“孔子击磬”的故事:圣人孔子在卫国击磬的时候,门外有人担着竹篑路过,在磬声中听出孔子有一番匡世济民之心,可惜,时不我与,岁月就这样逝去了。故事告诫后人,要惜取少年时,应该做的就要及时去做,否则老之将至,有心无力了。此故事画在笔筒上可谓得宜,用时下的话来说,就是很好的励志图了。

  山水构图颇见匠心,远山一抹,近水一角,着钓舟一粒,垂纶一丝。虽非蓑笠寒江,不由得让人生烟波之思,方寸间营造出天地之宽。笔墨润含春雨,饱含生机。花鸟画的是桃花鸣禽,恍然一声叫破春烟,简洁中颇含意趣,让人联想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《春雨鸣禽图》(图3)题句来:“山空寂静人声绝,栖鸟数声春雨馀。”

  此笔筒吸引我的第一眼还是这只灵猿,匍匐于松枝之上,猿身下面不经意的寥寥几笔,似有无尽之意。“苍苍翠翠隔天涯,万木无声鸟不哗。山上未知山下雨,老猿云外拾松花。”前些天看到一幅山水,很喜欢上面的题诗,不曾想诗中的意境却再现于这个笔筒上。看着看着,似乎自己化作了一只老猿,四顾茫茫,耳遇之松风,目遇之流云。山空无人,一片禅寂。



为您推荐
瓷器 2016-01-19 00:00:00 阅读(19504)

建国初期,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迎来了春天,一大批优秀的工艺师脱颖而出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王云泉,他的山水瓷画有情、有理,富有时代感;曾先后师从汪大沧和汪野亭,学得两位名师山水中石法和树木等技法的精髓,并...

瓷器 2020-12-30 00:00:00 阅读(18436)

清朝康熙时期瓷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,沉稳大气的器型,精美的绘瓷技法深受后朝乃至今天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和认可。清朝中期以后,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,瓷器的生产也深受影响,工艺水平一路下滑,直到清晚期随着...

瓷器 2016-01-21 00:00:00 阅读(11069)

雍正仿花梨木纹釉瓷桶我在《清宫顶级珍宝藏何处》一文中讲到,自圆明园初具规模起,宫中已陆续将所藏历代珍品捡精、尖、稀的移阵其内,但圆明园实在庞大,很多亭台殿阁尚需填设。此时,景德镇御窑就责无旁贷地担起此...

瓷器 2016-01-18 00:00:00 阅读(3063)

民国时期的瓷器,因为年份较近,曾一度被藏家所冷落,随着收藏热的升温,越来越多的民国精品被藏家认可和追捧。这件粉彩仕女缸式笔洗,具有典型的民国瓷绘画风格,线条流畅,人物刻画生动有趣,器型工整,小中见大,...

瓷器 2016-01-09 00:00:00 阅读(30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