鉴宝秘笈 | 瓷器鉴赏一看就懂,来一睹永乐宣德青花瓷器要点吧!
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中的珍品,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。曾经一首《青花瓷》更是把青花瓷器带入了大众视野,那么,您知道如何分辨青花瓷器的年代吗?今天就跟你介绍一下如何鉴赏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!
明代永乐与宣德两朝,是明初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,政局稳定,城市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,刺激了包括瓷器在内的手工业生产的繁荣,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。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,御窑厂烧造的永乐、宣德青花瓷器,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。它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,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,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,也是明清青花工艺的典范,其成就被称颂为“开一代未有之奇”。
这两朝的官窑器,多使用进口青料(即所谓“苏麻离青”),但到了宣德朝以后,也许是因为进口料的缺乏,有在一个器物上合用国产和进口两种青料的现象。
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(花心)
永宣青花胎体精密细腻,胎质洁白坚硬,薄厚适度,摆脱了元代厚重风格的影响,梅瓶、大盘、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,用手抚摸十分光滑,足边有火石红斑点。中小件器物是釉底。釉面肥厚滋润,光泽柔和不刺眼,多白中泛青,俗称“亮青釉”。有酷似桔子皮一样的桔皮纹,这种特点在清代很难仿造成功。极少数有开片。
由于在制瓷技术和工艺等方面,这两朝大体一致,因此,历来都有“永宣不分”之说。但随着研究的深入,仔细鉴察,还是可以将两朝区分开来的。
由于用“苏麻离青”料在瓷胎上作画,烧成后易产生晕散现象,一般不适合作要求图象清晰的人物,因此,两朝纹饰多见植物图案,常见的有缠枝莲、牡丹、菊花、牵牛花、石榴、枇杷、葡萄、荔枝、樱桃、灵芝、山茶等。动物纹多见为龙凤图案,后期特别是到宣德朝,又有少量的麒麟、狮球和海兽波涛纹出现。
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人物纹高足碗
特别要注意其绘画的用笔特点,与元代的刷涂不同,两朝此时的绘画,多为双勾填色,系用小笔触一笔笔填绘而成。
因此,图案上均可见小笔触填绘的痕迹,无一笔涂抹之作。在鉴识时,除了要注意其“苏麻离青”料的烧成特点外,必须要审察其绘画的用笔特点。
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人物纹高足碗
特别要注意其绘画的用笔特点,与元代的刷涂不同,两朝此时的绘画,多为双勾填色,系用小笔触一笔笔填绘而成。
因此,图案上均可见小笔触填绘的痕迹,无一笔涂抹之作。在鉴识时,除了要注意其“苏麻离青”料的烧成特点外,必须要审察其绘画的用笔特点。
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
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(底有旋纹)
在款识上,永乐瓷一般都没有年款,极少数有款之物如青花瓷碗类器,均把年款书写于碗的内心部,且一律是四字篆书款“永乐年制”。 自宣德朝起,款识装饰开始盛行,且落款的地方也随器物的形式不同而不同,并非只限于器物底部,前人就有“宣德款识满器身”之说。
同时要注意宣德年款的一些特定之点,如书写大都以青花写的楷书体,篆书少见。 传世完整器的四字篆书“宣德年制” 款多数是后仿,六字篆款更不可信。 宣德的楷书款,沿用古碑体,德中间少一横。
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内的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
永乐青花款识不多,仅见于压手杯里心篆书“永乐年制”四字款,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帝王年号款。
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,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,在口沿、耳、颈、碗心、足底、流、腹部均有书写。但主要还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“大明宣德年制”居多。其次是四字款、横款,一般写在口沿及器物肩部,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,多为双圈六字。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,字与字之问距离适中,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,笔画粗细适中,笔法遒劲有力,字体清晰。
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总结宣德款识,作有歌诀“宣德年款遍器身,楷刻印篆暗阳阴,横竖花四双单圈,晋唐小楷最出群”。当时写篆书款极少,双圈往往有深浅,字体清晰,六字有的大小不一,起落笔处呈尖状,“大”字多撇短,捺长,“德”字“心”上无一横。
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瓷器的款识
由于永宣两朝中问相隔的洪熙朝只有一年时间,所以过去文物界有永宣不分之说,往往把没款的瓷器划为永乐,实际不然,笔者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700余件永宣青花藏品,结合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永乐、宣德地层出土资料来看,永宣青花既有其共同点,也有许多区别之处。
概括起来,永乐青花胎体较轻,釉层更为肥厚、莹润,青花十分浓重带有晕散,颜色稍深于宣德青花,造型圆润灵巧,许多器物尺寸不是很大,梅瓶下部近底处要比宣德梅瓶略显肥胖丰满,纹饰清新秀丽,笔道细,无桔皮纹,绘人物的极少,仅见青花胡人舞乐双耳扁壶。
大多无款,仅见于缠枝莲纹压手杯的杯心写“永乐年制”四字篆书款;而宣德青花,胎体重,瓷化程度高,釉色白中泛青,釉层多布气泡,有桔皮棕眼,也就是橘皮釉明显,青花浓淡相问,多带有黑色结晶斑点,造型更加丰富,尺寸比永乐大,纹饰画法笔道较粗,讲究布局、层次,绘画技巧更为成熟,用笔很有气势,大多写有年款。
故宫博物院藏宣德瓷器中的各个位置的款识
永乐瓷的胎土淘炼很精细,胎质纯净,杂质较少,抚之细腻有如糯米粉。 与宣德相比,永乐的瓷胎薄而宣德厚,因而,永乐器轻而宣德器重。薄胎永乐瓷如盘碗之类虽边缘薄而透,但底心都是厚实而不透的,凡全部薄透者非永乐朝所出。
另,薄胎永乐青花迎亮均可见胎质的厚薄不均现象,凡瓷胎厚薄均匀,大都是仿品。宣德瓷的胎质虽然也较白,但已明显不如永乐,所含杂质稍多,有的器物的露骨之处,多见氧化铁的红色斑点,而在永乐器上则是偶见铁斑。 这也是永宣瓷胎骨特点的一大区别。
(文章来源于华豫之门官方)
- 上一篇: 晚清时期福禄寿青花碗赏析
- 下一篇: 瓷中珍品:台北故宫部分宣德瓷器欣赏(大图)
清朝康熙时期瓷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,沉稳大气的器型,精美的绘瓷技法深受后朝乃至今天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和认可。清朝中期以后,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,瓷器的生产也深受影响,工艺水平一路下滑,直到清晚期随着...
雍正仿花梨木纹釉瓷桶我在《清宫顶级珍宝藏何处》一文中讲到,自圆明园初具规模起,宫中已陆续将所藏历代珍品捡精、尖、稀的移阵其内,但圆明园实在庞大,很多亭台殿阁尚需填设。此时,景德镇御窑就责无旁贷地担起此...
民国时期的瓷器,因为年份较近,曾一度被藏家所冷落,随着收藏热的升温,越来越多的民国精品被藏家认可和追捧。这件粉彩仕女缸式笔洗,具有典型的民国瓷绘画风格,线条流畅,人物刻画生动有趣,器型工整,小中见大,...